Logen·Menethil

I am a true romantic.

关于原著中孙悟空的相貌

原著党每次看到说降魔篇的符合原著就来气,我虽然也很喜欢星爷,但是电影改编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不合原著的。

耳朵在哪里:

看到很多人一边引用百回本《西游记》的原文,一边又不加思考,开口就说西游降魔篇里的孙悟空长相非常符合原著😅无语了朋友们。

虽然孙悟空这个形象如此深入人心也不是因为看脸,而是这猴的性格魅力太强,就算长相丑也不会影响大家对他的喜爱。但是看到很多不了解的人信口胡说,心里还是过不去。

所以今天就来全面地分析一下原著中孙悟空的长相。


一. 本体长相

  1. 面部特征

以下均截取自原文:

“虽然像人,却比人少腮。”

“那猴子孤拐面,凹脸尖嘴。”

“尖嘴朔腮,金睛火眼。”

“磕额金睛幌亮,圆头毛脸无腮。”

“是一个毛脸雷公嘴,查耳朵,折鼻梁,火眼金睛和尚。”

“是个圆眼睛,查耳朵,满面毛,雷公嘴。”

………

对猴哥的外貌描写无非就是孤拐脸、毛脸雷公嘴(指猴子突出的嘴),查耳朵(猴子略微张开的尖耳),磕额头(猴子较扁平的额颅),折鼻梁(猴子的低鼻梁),还有圆圆的金黄色眼睛(我觉得圆眼睛好可爱啊2333)

总之,除了火眼金睛,其他描述全都是一个正常猴子模样。对比猴子的照片就能知道作者的语言是多么精妙。

null很多人想当然地把描写猴子用的词套在人类身上想象,就会觉得孙悟空长相恐怖,但实际上这些描写放在猴子身上再正常不过。反观西游降魔篇里的孙悟空,结合了黑猩猩的毛色,兔唇,还有鲨鱼牙,给人一种四不像的感觉,哪里像一只猢狲?

顺便孙悟空赞诗里那句“两耳过眉查又硬”,最早的版本就是“过眉”,后来才误抄成“过肩”,这其实是不合理的。因为猴子的耳朵长得比人类的位置高,是过眉的状态。

2. 毛色

原文出现过的形容悟空毛色的词:“黄发”“一身黄毛”“金毫”。孙悟空的毛发就是金黄色的。

“忽然见悟空跳出波外,身上更无一点水湿,金灿灿的,走上桥来。唬得众猴一齐跪下道:‘大王,好华彩耶!好华彩耶!’”

这段猴哥出水,感觉他从披挂到毛发都是金灿灿的🥰


3. 身高

关于四尺和七尺的问题是老生常谈了。

四尺的数据有现过两次。

第一次出自混世魔王口中:

“魔王见了,笑道:“你身不满四尺,年不过三旬……”


第二次是通过黄风怪的视角描写的:

“那怪仔细观看,见行者身躯鄙猥,面容羸瘦,不满四尺……”

七尺的数据出现过一次:

行者笑道:“你这个儿子,忒没眼色!你外公虽是小小的,你若肯照头打一叉柄,就长三尺。”那怪道:“你硬着头,吃吾一柄。”大圣公然不惧。那怪果打一下来,他把腰躬一躬,足长了三尺,有一丈长短。(一丈减三尺为七尺。这里最初的版本是长三尺,后来有些版本在这里改为了长六尺)


现在的常见看法是:因为猴子日常的姿势是曲着腿驼着背,看上去就像蹲坐着一样(猴子的pp为什么无毛且红也跟这种姿势有关),所以显得矮。悟空平常弯腰屈腿的时候四尺,而完全站直的时候是七尺(约一米七,所以86版猴哥还是符合的)


猴子驼背曲腿的日常“站”姿

null



猴子直立

null


我更倾向于猴哥站直时的身高确实是七尺,原因是作者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把他当成正常人的身高来写,例子也有很多:

猴哥学艺之前,还不会变化的时候,曾经抢过凡人的衣服穿。

猴哥取经后穿过唐僧的直裰。

唐僧坐在马上可以扯到猴哥的虎皮裙。

猴哥背过银角大王变的道士。

猴哥可以随手揪住猪八戒的耳朵。

比丘国猴哥跟师父可以互换衣服穿等等。


并且,孙悟空这个角色是集人性、猴性、神性于一体的角色。作者应该也是在刻意模糊他的身高。所以描述日常生活的时候孙悟空就是正常人一样的身高,而在其他妖魔的眼中却更多地突出他猴类外形的一面。并且他又有着可以随意改变身高的、神性的力量。不过悟空在取经团队里是最矮的一个应该没什么疑问。


  1. 关于獠牙

说西游降魔的孙悟空符合原著的人,总喜欢贴这段出来:“七高八低孤拐脸,两只黄眼睛,一个磕额头;獠牙往外生,就像属螃蟹的,肉在里面,骨在外面。”

然而这段描写有一段前情,就是敕建宝林寺的僧官惹了师父,猴哥去帮他出气,在他们面前提着棒子呲牙发狠。说实话就算是个人类帅哥,做个张牙舞爪的狰狞表情也不会好看到哪去,更别提一只猴子。而成年猕猴上下有四颗往外龅的獠牙(獠牙往外生),只不过平常闭着嘴是看不到的,发怒时呲牙咧嘴才能看到,比如这里提着棒子去寺里给唐僧出气,还有后来撞见六耳猕猴的时候,都有类似的描写。而且猴子除了四颗獠牙外,其余的牙是平的,也不是西游降魔篇一样的鲨鱼牙。

我随便找了一张猴子发怒的照片:

null

看看这张猴子生气时的图,是不是“七高八低孤拐脸”?是不是“獠牙往外生”?很多人不了解猴子这种动物,看见这些描写就以为孙悟空的长相有多恐怖,其实他们想象中所谓的“丑陋奇葩妖魔”孙悟空,就是一只普通的发怒猴子。


5. 古典小说的夸张化描写

继续上文那段,“就像属螃蟹的,肉在里面,骨在外面。”

百花羞也说过差不多的话:“你这般一个筋多骨少的瘦鬼,一似个螃蟹模样,骨头都长在外面,有甚本事,你敢说拿妖魔之话?”

这些都是用夸张的语言描写孙悟空的瘦削,不是真就骨头长在外面(想不到我要特地解释这一点,因为我确实看到有人把这句形容当真😅明明菩提祖师说过悟空长得像人,你见过有人的骨头真的长在外面的吗?)本身只是一句夸张的比喻,类似的形容还有“骷髅病鬼”“痨病鬼”,与猴类的外貌特征“面容羸瘦”“瘦瘦小小”都是对应的。


古典小说的外貌描写带点夸张成分是常有的,比如张飞和林冲都是“豹头环眼,燕颔虎须”,刘备“两耳垂肩,双手过膝”。而西游记是神魔小说就更是如此。师父可是钦定美男,也描写过耳垂肩,手过膝的样子。如果真的认死理完全按字面描写来,古典小说很多人的外貌都吓死人。



二. 其他人的态度

想象一个跟人差不多高的大猴子,穿着人的衣服,提着根大棍子,会说话,还是你不知道有孙悟空这号人的前提下,难道不吓人吗?比如你走在路上,听见背后来了一句“施主请问……”以为有人在问路,结果一回头就看见一张猴脸,吓一跳是非常正常的。

然而有人说一路上所有人都对哥仨的长相怕得不行,实际上并不是这样。


  1. 很多人根本不怕。

这里例子实在是太多了,包括樵夫们、胆子大的刘伯钦,还有高才、车迟国众、朱紫国众,等等等等,例子多到举不完。

还有一些具体描写:

“两边人都来争看,齐声叫道:‘我这里只有降龙伏虎的高僧,不曾见降猪伏猴的和尚。’”


“那两边做买做卖的,忽见猪八戒相貌丑陋,沙和尚面黑身长,孙行者脸毛额廓,丢了买卖,都来争看。三藏只叫:‘不要撞祸!低着头走!’八戒遵依,把个把子嘴揣在怀里;沙僧不敢仰视;惟行者东张西望,紧随唐僧左右。那些人有知事的,看看儿就回去了。


2. 还有一些乍一见觉得害怕,之后就不再害怕的。

大部分请猴哥降妖的都是这类。有些路人也是这样,比如比丘国的老军:

“看见行者,连忙跪下磕头,叫:“爷爷!”行者道:“你休胡惊作怪。我又不是甚么恶神,你叫‘爷爷’怎的!”老军磕头道:“你是雷公爷爷?”行者道:“胡说!吾乃东土去西天取经的僧人。适才到此,不知地名,问你一声的。”那老军闻言,却才正了心,打个呵欠,爬起来,伸伸腰道……”

(这里猴哥稍微解释一下,老军就立刻放松了。)


3. 还有很多时候别人害怕、觉得猴哥丑是因为他故意弄丑吓人(猴子弄出髭毛乍鬼的样子是挺吓人的)。

比如猴哥最开始出海学艺时:

“他走近前,弄个把戏,妆个掞虎,吓得那些人丢筐弃网,四散奔跑。”

(“妆掞虎”就是做鬼脸的意思,猴哥做鬼脸吓唬路人2333)


在女儿国:

“行者即搀唐僧,沙僧即扶八戒。两人声声唤唤,腆着肚子,一个个只疼得面黄眉皱,入草舍坐下。行者只叫:“婆婆,是必烧些热汤与我师父。我们谢你。”那婆婆且不烧汤,笑唏唏跑走后边,叫道:“你们来看!你们来看!”那里面,蹼蹼踏的,又走出两三个半老不老的妇人,都来望着唐僧哂笑。行者大怒,喝了一声,把牙一嗟,唬得那一家子跌跌蹡蹡,往后就走。

(这里本来大家都不怕猴哥,但因为别人笑话师父,猴哥一生气一呲牙,就把人吓了一跳。)


在天竺国:

“行者喝一声,把牙傞一傞,把腰躬一躬,长了有三丈高,使个神威,弄出丑脸,唬得些人跌跌爬爬,不敢相近。”


4. 师父师弟的看法

在天竺国,还有一段很有意思:

时已过午。三藏道:“我好去了。”行者道:“我保师父去。”八戒道:“我去。”沙僧道:“二哥罢么。你的嘴脸不见怎的,莫到朝门外装胖,还教大哥去。”三藏道:“悟净说得好。呆子粗夯,悟空还有些细腻。


简直师父沙师弟一起双标,八戒:?

只有八戒受伤的世界达成了😂2333



三. 变化

这里再提一下猴哥的变化神通。作者绝对是第一猴吹,猴哥变个什么都要夸两句,赞诗一首首地写。就连猴哥变个桃也要夸他“红得可爱”。


猴哥一路基本是以本相示人的,也有变化成人的时候,尤其喜欢变清清秀秀的小少年:

“摇身一变,变做个干干净净的小和尚,穿一领缁衣,年纪只有二八。”


“好大圣,捻着诀,摇身一变,变做个干干净净的小和尚儿,真个是目秀眉清,头圆脸正;行动有斯文之气象,开口无俗类之言辞。”


“摇身一变,变做个小和尚儿,年纪只有十二三岁,披着黄绢褊衫,白布直裰,手敲着木鱼,口里念经。”


师父、八戒都夸猴哥变化的人形好看:

三藏见了大喜道:“变得好!”八戒道:“怎么不好!只是把我们都比下去了。老猪就滚上二三年,也变不得这等俊俏!”


所以,猴哥要是想拥有人类审美的好看,一秒钟的事,只不过人家不care这些。人类喜欢写动物成精化成人形,但这或许只是人类的傲慢,说不定人家动物根本就不想。


四. 明清插画

最后放两张猴哥明清时期的插画,基本都是普通的黄毛猴子形象。古人画的插画应该比今人更接近古代的理解。

 

明代西游记图册:

null


清代彩绘本西游记:

null

明清时期的西游记图画,孙悟空基本都是正常的猴子样。这两本图册的插图都很精美,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去搜搜看。



总结

原著猴哥肯定没有86版那么俊美,但至少是只普通猴子模样,甚至在猴中是好看的。毕竟毛是金黄色的,身材在猴子里也算高大的。且作者钦定美猴王,还有过“美猴精”之类的称呼(虽然这个美更多的指心灵)。

我觉得原著猴或许是这个样子:

null你看,黄毛,黄眼睛,尖嘴缩腮,毛脸雷公嘴,虽像人,却比人少腮,还是比较符合描述的。


原文说猴哥“相貌丑”,多出自人类的视角,把人类的审美观套在猴子身上当然觉得丑。毕竟在人眼里猴子本身就不好看,如果一个人“尖嘴猴腮,长得像猴子”,那别人大概率觉得他不好看。况且古人审美比起现在,更加追求“天庭饱满,地阁方圆”。形容师父之类的美男用的都是类似的话,而孙悟空变得俊俏小和尚也是用的“头圆脸正”四个字。猴子的长相与传统的人类审美较为不符。但人家悟空在猴届依然是美男子。书中描述猴子长相的句子非常准确生动。对照猴子的照片去看这些描写,就会发现作者用词之妙,甚至让我怀疑作者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观察过猴子,有时候看一眼猴写一笔。

以后看到诸如“西游降魔篇的悟空长相最接近原著”之类的说法,尽管把我这篇文章甩过去😊




评论

热度(1681)

  1. 共152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